梅花绕着厦门开,大丰收的节前喜气洋洋
新年将至,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厦门这座南方明珠城市,空气里弥漫着令人舒畅的新年气味。这不,刚走了一趟厦门,我这颗好奇宝宝立马被打动。说到厦门,你可能会立马联想到鼓浪屿上悠扬的琴声,或是曾厝垵里偶尔掠过的海风,但这次来厦门,却是为了感受那股子里的“大丰收”气息——不仅是丰收的稻谷,更是那一颗不尽欢愉的心。嘘,这或许是一次被幸福淹没的旅程。就像是你拿着相机匆匆走进鹭岛幻境般的历史风雨中,每一步都暗藏惊喜,正是因为小城的小小错落有致,才让旅途沾染上别样的“吹面不寒”的诗意,笑语盈耳间,笔下厦门诚似一场不会落幕的热映电影。
厦门的海鲜,丰收的海洋欢快的又不仅是农人的喜色,厦门的大海更是给了咱斩获不尽的“宝藏”——新鲜肥美的海鲜与快乐的滋味。
厦门不缺海,灵动的海水平时就比你我清亮几分。阳光下,似琥珀般折射出炫目的光彩,而当落日西沉,海面就柔和地宛若梦中的小湖,映出五光十色的天际。当潮水退去,沿海渔民们忙碌的身影便成了临海小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舟船靠岸,在船尾、甲板上,堆放着满满当当的收获。个头饱满的石斑鱼、新鲜多汁的海胆、披着坚甲的龙虾、以及稍显羞涩,却甘甜无比的青元贝——这些令人馋得直淌口水的海鲜宝贝,一筐筐地排放在码头上,卖相诱人得满是丰收的色彩,也化作了人们快乐之源。
记得那一回,本地老渔民张伯举着半米多长的大海螺,憨笑着向我介绍着:这大海的馈赠需要用心去尝。“新手上路”,便一头扎进了一家据说是“镇上最美”的餐厅。刚到门口,我便忍不住站定在门外,欲觐君王一般心事满满。只见大门边是簇新的黄菊,高照着龙柱,牌匾上丽丽书写着店名“海上聚珍”。一踏入大门,浓浓的海鲜香与白酒灼烤异香扑面袭来,四溢蔓延。点餐时店员和善若邻家大姐,二话没说便给我推荐了一大套“本地传统三鲜”,变着花样地变化口味,从烹煮、蒸焖到清蒸,我都有着上面我曾眷恋的缅甸海螺、翡翠般的龙虾老将等,紧紧贴合着餐桌中央那个匠心构建的冰雕海螺,热气腾腾地向我招手。一时间,舌尖上的味蕾也是不堪负荷,舌根得到真正的淋漓尽致的释放,幸福的不仅仅是这美食盛宴,还有心满意足的渔夫和孜孜以求的食客,如同时光般的交织出了“口舌中亦有千年酿酒”的追求与渴望。
快乐的小吃泉州来的五香卷外溢着汁水,清新明丽的沙茶面透着炽热,当街头巷尾的这锅香气吱吱作响时,风味来得不屑拘泥于那些名贵的山珍海味。庆祝丰收的厦门人民总会符合每个人对“另类传统”的美妙回忆。
湛蓝的天空点缀着零星的白云,微风中透着些许咸馊的人间胜景。家乡小巷横竖的街角总藏着让人低眉的儿时家庭蒸馏甜点系列——海蛎煎高手王阿婆店内的炸海蛎煎,即使调配起来清淡,炸起来都要发出微微的酥脆声声响,咬起来更有家的触感,糯糯的,蜷缩在嘴里,周围的味蕾都被滤净唤醒,无可救药地沉溺。接着悄然潜入这家由小老板儿打造的艺术烤摊,以咖喱抗战、花生蘸料激励士兵的斗志。油光泛亮的黄的很地道,油黑油亮的那一根根竹签扎着几十个精致如冠状的爆米花,这些意想不到的搭配总是让常战小吃的游子们轻易回溯曾经的在店抓捕游戏的记忆。
当然,若论厦门小吃格局中的大戏,自然不能忽略了妙手成章的泰禾中心所在地升烟袅袅的沙茶面。游客前来,总觉得民以食为天,只见店主手脚麻利地现炒现煮,黄的硕大的金虾、白的嫩滑的豆酱、暗红的细碎鱼肉已成面汤底汤,汤色如琥珀,漆黑的酱油渗透着一贯虔诚的传统与火爆的不羁,在碗底一齐舞动。吃的时候需速食,用筷子撕扯面鱼,入口漫过层层叠叠香滑肥厚的壳皮与入嘴即化的虾肉,感受到层层叠叠钻进舌尖的幸福,“戏分”重大却又能一口一只的“全民公敌”沙茶面后,各位游客又何曾不是这家铺子的情书呢?
主题人物:“丰收哥”李帅气今年,有一场围绕“大丰收”的活动,在这个令人目眩的岛屿上添了不少幽默气息。活动主角不是别人,正是艺名为“丰收哥”的笑闹担当李帅气。
“丰收哥”本是来自河南的小伙子,带着不留余力的开阔胸怀踏进祝丰心声的厦门这块红土。自幼逢辛历苦难,来自原本农村家庭的“丰收哥”李帅气说:“好的稻谷全靠真心换。我就想做个开心的阿哥,用欢呼和歌谣,将农民的灵魂种在幸福的土地上。”几年前,他听说田间的月季花香远不及艺术品上公共传递人们喜庆的心情。于是,这位来自中原大地、风靡全国的逗趣小品从业者决定以“丰收哥”的形象感召千家万户,从传统到现代,乡村振兴的每一线足迹都需滋润有一颗欢愉的心。兴许正是这份执着,让“丰收哥”登上了各个选秀节目,小场所亦善于灵活穿梭,毫无硬性规定,如白鸽般在农家乐四处造访,每到一地,都能与乡亲们共舞,引爆一片片开心的花朵。
“丰收哥”的欢声笑语和他手作的手工艺品出落得架子上独拥风韵——纵横文艺是其每天必修的功课,与每一家割稻驱虫的辛苦压榨相比,更加明丽的形象塑造不亚于真正收割的喜悦。“丰收哥”、快乐阿哥的声名鹊起,相继吸引了厦门各个圈层的赞赏,号召着一批批渴望提升农耕生活的青年跟着台前闪烁的荧幕特写一起吭成欢歌。他所倡导的“欢乐丰收模式”成为各种文化节展上的一大亮点,讲述着乡野间的灵动自然与收获的幸福。
农事派对:欢笑满乡间除了“丰收哥”,农民们也通过自嘲与狂欢,使庆祝丰收变得愈发欢腾。
丰收季节,农田摇身一变成了一万粒笑声聚集的大舞池,而这其中当属“稻田时装秀”最令人难舍。每逢物化完满,男耕女织的农民们纷纷将秋日的果实——满满的稻谷、荷叶似的瓜果,装点成各异的“农作物服饰”,每个人身着后院菜园提供的“服装”,脚踏熟悉的黄土街道,从田里捣鼓出一个欢乐盛宴。从先前的玉米穗到最新制的红薯悬挂在身,还有在生活备行中诞生的扇子、特殊的马机子——不过是些近千家农户身后的扮趣味,但每一个丰饶的装扮都能反射出一家的幸福在其中渲染。
这一天,鼓浪屿上的一户人家,一位朴实无搏的农民阿华为了这场盛装登场,精心选用了在田间采收的好玉米,连同带壳的收获,俯卧在身上的足可成为游街版玉米面衣裳。身着这袭舒适又风趣的装扮,是深厚乡间风俗的熠熠光辉,既有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守望的热切赞颂,也是对未来丰收的祝愿。就在这般装扮的互相观看下,你来我往间,食物制作的欢乐全都开刃了。只消幽默、乐观的农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畅论在“果蔬舞台”操起欢舞,自嘲的笑言与爽朗的笑声在广褒的田野上研磨出一条“咯吱吱”的交响曲小径。村头农舍挥舞的簇环、村中欢快款步浮现出甜蜜场上收获农业的奇异斑斓,这种融汇人们欢乐、融合自然意趣的消费时尚,将“人工精髓达史”又画上了崭新的一笔。
厦门的大丰收不仅是一年的劳作成果,更是人们快乐的源泉。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无论是渔家儿女的勤劳,还是街头巷尾的美食,抑或是那个让人心生暖意的“丰收哥”,都让大丰收的话题充满了阳光和欢笑。
厦门之围,对草木落叶知时节,更愿以笑声与农收的和睦人心为“甘霖”。此刻,就让我们期待来年,继续与这份美满和喜悦相互交融。毕竟,在这漫天星辉的包围下,每一颗跃动着快乐与生命力的心,都是这座城市最明媚的存在。